中国水运报讯(记者 周航)面对长江黄金水道“中梗阻”难题,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按下“加速键”。7月15日,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刘伟平带队赴宜昌调研,现场督办新通道前期工作,强调要以“全流域统筹、全要素升级”破解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瓶颈,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通“任督二脉”。 船闸“超负荷”:新通道建设迫在眉睫作为全球最繁忙的内河船闸,三峡船闸已连续10年超设计能力运行。2023年数据显示,船闸日均待闸船舶超500艘,平均等待时间达120小时,物流成本激增制约沿江产业带活力。刘伟平在调研中指出,新通道建设是落实国家“交通强国”战略的关键工程,计划投资650亿元,新建双线船闸、升船机扩容及航道整治三大主体工程,目标2030年投用后,三峡枢纽年单向通过能力从1.5亿吨提升至2.8亿吨,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压缩至40小时以内。 “这不是简单的物理扩容,而是长江航运系统的革命性重构。”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吴浩透露,新船闸将应用北斗导航、数字孪生等智能调度系统,实现“船舶过闸—水位调节—锚地分配”全流程自动化,通航效率较现有模式提升70%。 生态护航:同步实施“绿色航道”工程针对新通道建设的生态敏感性问题,刘伟平在秭归茅坪港调研时强调,必须坚持“共抓大保护”原则。据悉,工程配套投入38亿元专项生态资金,实施库岸生态护坡、鱼类增殖放流、船舶污染防控等11项工程。其中,长江特有鱼类洄游通道将新增3条生态鱼道,葛洲坝下游江段首次引入“气幕降噪”技术,减少对中华鲟等珍稀物种的声干扰。 区域协同:激活沿江经济“黄金链”新通道建设带来的“黄金效益”已在规划中显现。据测算,三峡航运效率提升后,重庆至上海集装箱运输成本将降低18%,沿江汽车、装备制造等产业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超200亿元。调研期间,刘伟平与湖北、重庆等地交通部门召开视频会议,推动建立“船闸调度—港口作业—跨省物流”三省九市协同机制。 创新突破:智能船闸引领全球标准技术突破成为新通道建设的亮点。葛洲坝船闸改造工程中,我国自主研发的“液压同步提升系统”将首次应用,可将闸门安装精度控制在0.05毫米内;在新船闸智能运维中心,工作人员演示了基于AI的“船舶吃水动态监测”,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识别船舶水线,3秒内判定是否符合通航条件,准确率达99%。 展望 |
抖音官方号
官方公众号
手机APP下载
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云上宜网.湖北软盟信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
( 鄂ICP备2025104345号 )
© 2009-2025www.Esanxia.com云上宜网 技术支持:软盟
云上宜网|宜昌人的数字生活门户。聚焦本地热点,传承三峡文化,提供生活资讯、商业信息及智慧服务,让宜昌更智慧,让三峡触手可及!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不作商业用途,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来电来函告知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!
商务合作QQ:928283588 软文合作QQ:928283588 投稿邮箱:esanxiacom@qq.com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